成都以消费活力著称,常居新一线城市榜首,近年来地铁、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猛,扮演着“西部上海”的角色。在高手如云的长三角,合肥因为抓住新能源、芯片等新兴产业而异军突起,被称为“风投之城”。
我们为什么要关心研发投入?因为它关系到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,关系到一座城市未来的竞争力。
要知道,广州GDP曾长期领先深圳,大概在2016年的时候,才被深圳突然反超,原因就是当年的GDP核算方式变了,首次把研发经费纳入了GDP统计,而研发投入一直是深圳的强项、广州的弱项。
正因为如此,最近几年来,广州疯狂补短板,将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之前的2%提升到3.4%,但这一比例与同类城市相比,仍然不高。
而创新靠什么呢?除了靠智慧和情怀,更重要的是舍得砸钱、砸钱、砸钱,这就体现为R&D经费(研发投入)。
2022年,北京的研发投入经费达到2843.3亿元,高居全国第一,是上海的1.43倍、深圳的1.51倍,北京一个城市的研发经费约占全国9.2%。
北京、上海作为直辖市,拥有更多的高等院校资源和央企资源,以及众多科技互联网等大厂,这是这两座城市在研发经费和强度上领衔的主要原因。
深圳排第三,研发经费达1880.49亿元;广州排第四,研发经费达988.36亿元;苏州排第五,研发经费达961.4亿元。凯发K8一触即发
研发经费排名6-10位的城市是成都、杭州、武汉、重庆、南京,武汉的数据暂未出炉,但根据2021年排名,武汉研发投入是稳居前十的。
从研发投入强度来看,排名前五的依次为:北京(6.83%)、深圳(5.81%)、西安(5.23%)、上海(4.44%)、东莞(4.1%)。
研发经费相比上一年增长最多的五个城市依次为:合肥(19%)、成都(16%)、宁波(14.5%)、重庆(13.7%)、济南(13.1%)。
如果把时间拉长到过去5年,研发经费排名前五的城市没有改变,天津由第6下滑至第12名,西安由第8下滑至第11名,青岛由第15名下滑至第18。
过去5年,成都由第11名上升至第6名,武汉排名也有所上升,合肥由第18名上升至第14名,此外宁波、东莞排名也有所上升。
关于佛山与东莞的比较,2018年以前,佛山的研发经费一直高于东莞,可能由于2018年华为将终端总部搬到东莞松山湖,从而带动东莞的研发支出,所以近几年实现对佛山的反超。
单纯看研发经费也是不科学的,因为它忽略了研发经费的来源以及转化情况。中国城市的研发经费主要来自科研院校、央企、民营企业。其中北京、上海拥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高等院校与央企资源,二者都是刷R&D经费的利器。
据报道,北京的研发经费比较多来自科研院校,而深圳的研发经费比较多来自企业,显示两座城市在研发气质上的区别。
据报道,2022年,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1615亿元,占全年收入的25.1%,研发投入创公司历史新高。截至2022年底,华为研发员工约11.4万名,占总员工数量的55.4%。
如果把华为视为一个省级经济体,其研发投入仅次于广东、江苏、北京、浙江、上海、山东,高于内地25个省份行政区。
此外也可以看到,华为的研发经费并非深圳一个城市独享,凯发K8一触即发而是贡献给了多个城市,毕竟华为在很多城市都有业务布局。(2022年,深圳研发经费为1880.49亿元,华为研发费用为1615亿元)
2022年,研发投入经费最高的民营企业是华为,约1615亿元,占全年收入的25.1%,而且华为的研发费用已多年位居第一。放眼全球企业,华为的研发经费可排到前五。
华为之后,研发投入较高的民企还有字节跳动(约631亿元)、腾讯(614亿元)、阿里巴巴(538亿元)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、百度(233亿元)等企业。